茶產業兼具保健和文化價值,具有較長的產業鏈條和明顯的比較優勢,對進一步解決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全面推進長沙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一二三”產業劃分出發,結合部分大型茶廠的典型分析,詳細概括全市茶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所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全市茶產業發展壯大提供具有一定價值意義的參考。
一、綜合現狀
1、茶葉種植生產情況
2016年,長沙市年末茶園面積13.7千公頃,其中本年采摘12.5千公頃,全年茶葉產量32498噸,茶及飲料原料實現總產值15.6億元(現價)。
從茶葉種類來看,長沙地處湖南省規劃的四個茶葉優質產業帶之一-U型優質綠茶帶,全市以綠茶種植為主,還有青茶、黃茶、紅茶和黑茶等。2016年綠茶產量為20723噸,占全市茶葉總產量的63.8%。其他兩個茶葉主要品種紅茶和黑茶的產量分別為7713噸和2683噸,分別占全市茶葉總產量的23.7%和8.3%。
從茶葉生產區域看,全市茶葉產業優勢區域仍集中在“一廊兩片”,即長沙縣百里茶廊、瀏陽市淳口片和寧鄉縣溈山片。2016年長沙縣茶葉總產量為25703噸,占全市茶葉產量的79.1%。其他兩個茶葉主產區寧鄉縣和瀏陽市茶葉產量分別為4480噸和1615噸,分別占全市茶葉產量的13.8%和5.0%。
2、茶葉加工企業情況
2016年末全市共有23家規模以上茶葉加工企業,擁有資產24.1億元,同比增長8.6%。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4億元,同比增長9.0%;實現利潤總額3.0億元,同比下降8.2%; 全年平均用工人數5581人,同比增長9.1%。
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各大茶葉企業開始重視自有品牌建設,全市擁有4個茶葉中國馳名商標,分別為“怡清源”牌、“金井”牌、“湘豐”牌、“湘茗”牌。在2016年“瀟湘杯”湖南省名優茶評比活動中,金井茶廠選送的“金井牌金井毛尖”和云游茶業有限公司選送的“云游牌毛尖?向雷鋒同志學習”榮獲綠茶類金獎;湖南溈山股份有限公司選送的“溈山牌溈山毛尖”榮獲黃茶類金獎。
技術實力逐步增強。各大茶葉企業積極實行技術改造和擴容提質,加工生產能力不斷提升。金井茶廠引進了部分茶葉初制、精制加工設備和有機袋泡茶自動化生產線。湘豐茶業將從日本引進的全國首條炒青綠茶全自動生產線改裝成了既能加工綠茶,又能加工紅茶和黑茶的生產線。鴻大引進了浙江勤工機械 50G/100G/250G全自動包裝線2條,總投資2260萬,年加工量5000噸,為全省第一條出口茶葉包裝生產線。
3、茶文化旅游情況
近年來,茶文化旅游方興未艾,體驗式采茶、手工制茶、青少年科普、茶園騎行等深受追捧。2016年,長沙縣完成了游客服務中心、茶文化主題公園、觀景平臺建設等旅游基礎設施,共接待游客30萬人次,旅游接待收入1200萬元,帶動茶產品及特色農產品銷售收入2500萬元。一些大型茶葉企業依托標準化示范茶園的環境優勢,積極探索茶葉生產與休閑農業結合的新路。湘豐集團和湖南溈山茶業公司分別在4月舉辦了“溈山五季旅游線路發布會暨采茶季啟動儀式”和“2016湘豐樹德茶禮文化節”活動,怡清源有機茶公司在春華鎮舉行“茶韻金鼎 多彩春華”春茶節活動,吸引游客前來感受茶文化的獨特魅力。金井茶廠于2016年1月組建成立了金井茶業藝術團,專業開展長沙山歌、金井茶歌、戲曲、合唱、獨唱、茶藝、茶道創作和表演,實現了傳統農耕文化與第三產業的有機結合,豐富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的新內容。2016年,金井綠茶制作技藝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月被認定為“湖南省老字號”。
二、存在問題
1、生產方式制約。茶葉從種植栽培到采摘加工環節對勞動力依賴度高,除了一些大型茶葉企業采用機采、機選、機械加工等先進技術外,仍存在家庭式、作坊式生產,茶葉機械化生產連續性差、全程覆蓋率低,階段性勞動力短缺現象嚴重。茶園現代化管理技術水平不足,生產效率低、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
2、茶企利潤收窄。受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加上財務成本、包裝、運輸成本壓力的影響,2016年全市23家規模以上茶葉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雖然同比增長9.0%,但營業利潤卻同比下降了8.2%,產業效益出現下滑。
3、功能領域有限。目前,全市茶產業與旅游、文化、教育、倉儲物流、酒店餐飲、機械制造等跨界相關行業領域尚未形成頻繁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功能領域有限。同時,農業、旅游、統計等部門尚未制定專門的標準體系來監測指導茶產業“一二三”協調發展。
三、對策建議
1、推進生態有機茶園建設,提升茶品質。以企業為載體,鼓勵引導企業與農戶在現有基地茶園上合作建設,最大限度的降低生態有機茶園建設成本,加強對茶園的整體規劃建設,在病蟲害生物防治、施有機肥、修剪等茶園管理上下功夫,打造高產量、高品質生態茶園。茶園重點開展有機、綠色標準種植,重施基肥和有機肥,勤采勤剪,提倡使用生物農藥,推進生態有機茶園建設,打造綠色生態茶產業。
2、培育茶葉生產龍頭企業,提高茶效益。加大扶持力度,據實確立各級茶葉龍頭企業的扶持標準和條件,選取有基礎的茶葉企業,整合資源集中配置,扶持企業做強做大。推動茶葉企業與湖南農大、中南林科大、省茶葉研究所等深度合作,通過組織技術培訓、駐點指導、辦點示范等手段,不斷提升企業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技術水平。同時,積極引入新技術、新設備,推進茶葉深加工,加大茶葉綜合利用,將產業鏈延伸到食品、醫藥、保健、化工等領域,增加附加值,提高生產效益。
3、創新茶葉產品營銷模式,暢通茶銷路。中國茶葉出口位居前5位的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美國、日本和俄羅斯,均在“一帶一路”沿線,要抓住“一帶一路”和“互聯網+”的戰略機遇。積極推進茶產品銷售渠道與銷售網絡的建設和發展,大力發展品牌直銷連鎖、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通過微信營銷等方式實行精準化傳播,從而影響人們的購買決策。通過提高包裝品位、完善價格體系等措施,鼓勵茶葉企業與國內外著名集團、商品零售機構合作,不斷拓展國內和國際市場。
4、拓展茶葉特色旅游資源,濃郁茶文化。長沙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湖湘文化,形成了多樣性的、獨特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資源,其中相當一部分就分布在相對集中的產茶區,如瀏陽河風光帶、花明樓、密印寺和開慧故居等,這都為長沙市茶旅游休閑體系建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當前全市茶文化旅游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按照茶旅一體化導向,重點在茶文化產品開發、接待方式、旅游路線設計、游覽時間、人均消費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積極打造精品旅游路線的認知度和影響力,來吸引更多的旅游愛好者,實現茶文化旅游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劉佳)